笔记本电脑作为成熟的整机产品,许多消费者习惯将其与手机的换代逻辑等同,认为用旧了就该直接换新。实际上,笔记本电脑的不少硬件是可以后期升级的,下面将总结目前笔记本电脑上可升级或更换的配件。
需要注意的是,部分厂商会对硬件进行加密。
一般情况下可更换配件可分为两类:一类可自行升级或更换,另一类需通过售后网点完成。
SSD硬盘 SSD是笔记本电脑中最容易升级的硬件,除了部分超轻薄本和低价14英寸轻薄本,大多数笔记本都预留了第二个M.2插槽,方便用户后期扩容。升级时需注意以下几点:
1.接口规格匹配:笔记本常见的M.2规格有2230、2242、2280三种。游戏本通常配备两个M.2 2280槽位,轻薄本则可能配备一个M.2 2230/2242和一个M.2 2280槽位。用户在购买前需确认预留槽位长度。
2.PCIe接口选择:目前笔记本的PCIe接口配置主要有两种:全PCIe 4.0接口,或PCIe 3.0与4.0混用。选择时需优先考虑稳定性(散热能力),其次才是性能。发热量方面,有缓SSD大于无缓SSD,PCIe 5.0大于PCIe 4.0大于PCIe 3.0。对于游戏本,建议选择PCIe 4.0 SSD,有缓SSD寿命更长,无缓SSD发热更低。轻薄本若加装“纯仓库”盘,因使用频率低,发热问题可忽略;但若升级系统盘,尤其是两年以上的老笔记本,建议按官方推荐的PCIe接口和规格进行升级。
非板载内存 笔记本内存升级也相对简单。轻薄本和高端商务本多采用板载内存,不支持升级,轻薄本、全能本及游戏本通常保留内存插槽(具体以拆机为准,例如ThinkBook部分机型支持内存更换,部分则不支持)。
内存升级主要有两种情况:一是内存容量不足,需扩容;二是伴随容量不足,用户发现内存频率也有差异,希望顺便提升频率。
升级前需查询机型支持的最高频率,可通过AMD或英特尔官网查找对应处理器型号,规格列表中会标明支持的最高内存频率(注意:LPDDR为板载内存,DDR为插槽内存)。
需注意新旧内存的兼容性问题,建议直接更换更大容量的单根内存或套装内存,旧内存尽量拆掉。部分用户可能尝试购买同品牌、同型号、同容量的内存进行测试,但内存兼容性问题(如蓝屏)可能是偶发的,短期内可能无法发现,长期使用后才出现,此时已无法退换。
原装电池 电池也可自行更换,但拆机技术要求较高。部分笔记本内部电池排线设计紧凑,若无专用工具,容易损坏。建议多看拆机视频,操作时胆大心细。尽量选择官方电池或型号匹配的第三方正品,确保电压和接口完全匹配,避免安全风险。
无线网卡 笔记本,尤其是轻薄本,若出现“天线小图标”消失的情况,可能是无线网卡断连或老化。无线网卡为模块化设计,更换较为简单。但需注意型号限制,虽然分为4种型号,但只需选择兼容的任意一款即可,各型号在价格和实际使用中差异不大(Wi-Fi 6及以上的速率瓶颈更多在于有线网络和路由器)。
键盘/触控板/摄像头/屏幕 这些硬件与无线网卡一样为模块化组件,但更换需通过售后网点,选择厂商或拆机件中的适配部件。与SSD、内存和电池不同,这些硬件的更换需专业拆装工具和验电工具,不建议自行操作。部分厂商的屏幕和摄像头在不同批次间不通用,存在“加密”或“硬件锁”情况。
风扇、硅脂等散热部件 散热模组是笔记本中另一需关注的部件,若散热故障,会严重影响使用体验。部分用户可能尝试自行更换风扇或硅脂,但随着散热模组的精细化和模块化设计,拆装难度增加。例如联想Y7000P的部分机型已将风扇外壳螺丝固定改为点焊工艺,部分游戏本还采用了液金散热。建议量力而行,最好通过售后网点进行更换。
特别设计 利润戴尔在其高端商务机型(Dell Pro及部分Dell Pro Max)上采用了全新的模块化主板+I/O板+USB-C接口设计,这些机型可进行接口模组升级,或单独更换C口模块。
注意事项 所有硬件更换的第一步都是关机断电,并拆掉电池排线!